干部身份与工人身份是有差异的,其作用与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,下面为大家讲解一下区别、作用、优势以及大家比较关系的话题(因改革开放后,各项相关事宜及各地改革进程不同,以下信息可能会与实际有出入,仅供参考学习。):
干部身份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作用和优势:(主要指具有干部身份且在体制内工作人员)
一、在个人档案履历表里,档案中会记录干部的考核认定材料,并详细记载个人工资、行政级别晋升等信息。干部身份是具有行政级别的、工资级别的,工人则没有行政级别。干部档案的调动关联着人事关系调动,需要经原主管单位与现主管单位同意,并连续计算其工龄、工资级别、行政级别。而工作档案再更简单,无须人事审批手续。
二、在档案管理上,政府按劳动者的分工不同,干部及其档案原属于人事局管辖,而工人及其档案原属于劳动局管辖(注:现在一般原人事局、劳动局已合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)。
三、在社会单位的类别划分上,在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、部分国企工作人员(主要是知识分子、转业军人,从这个角度来说,知识分子并不属于工人阶级,而是属于干部阶层)可以享受干部待遇,而在企业工作的人则只能享受工人待遇(企业的负责人可以享受干部待遇)。
四、一般来说在政府机关及其直属部门、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在人事职务聘任上,基本只对拥有干部身份的人开放。但随着改革的推进,现大多数公开招录的公务员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在招录之前是非干部身份,进入系统后再转成干部身份(聘用合同制人员除外)。但是,同等条件下,较之前有干部身份的人员要在工资和行政级别上有所差别。)
五、干部身份并非是终生的身份,虽然不会因其退休而失去。但从原来单位离职、开除等情形将失去干部身份。只有在正常体制内岗位或职务或单位调整不会失去干部身份。
举例:A原为某高校在编教师,离职下海经商。办理离职手续,档案转出后将不再保留干部身份。如果A不是离职,而是上级主管教育部门调动其从原高校去另一高校工作,他将继续保留有干部身份。脱离了体制也就失去了干部身份。
举例:毕业生C在人才市场办理了
人事代理,后因考上公务员单位,从人才市场调动人事关系到公务员单位后,他将继续保留有干部身份。
六、干部身份在工作单位主要体现在工资福利待遇的优势。当然,干部获得的资源要比群众多,干部级别越高所获得的社会资源也就越多。
七、在就业范围上的待遇不同,干部可以在国家机关工作,工人、群众如果不能转变成干部身份则很难在机关工作,而且工人群众转变成干部身份的机会非常少。
八、在非工资的福利待遇上,干部比工人群众要高,例如住房以及住房补贴、用车补贴、带薪度假、子女医药费报销等等方面,干部都比工人群众享受的待遇高。
九、在医疗服务标准上,包括住院条件、用药等级、医药费的报销比例等等方面,干部都比群众高。
十、在养老标准上,干部比群众高出许多,而且干部级别越高,这种差距也就越大。例如,达到一定级别的干部可以享受离休待遇,而且有政府专设的老干部局为其服务。
十一、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也会优先照顾干部身份人员,比如说在入户方面有专门的干部调动的依据,在子女上学、就医等等都会或多或少有所倾斜。
例如:在
人才引进的办理中,干部身份可以只需半年社保记录。而工人身份则需要一年社保记录。